低空“特斯拉”破产了
年初全国两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也被视为中国的“低空经济元年”。
低空经济,在国内早已成功起飞,根据研究机构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但是在大洋彼岸,曾经被称之为低空领域界“特斯拉”的德国明星eVTOL公司Lilium最近宣布,因资金短缺,旗下主要两家子公司无法继续运营,正式申请破产。
一边是触手可及的天空,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深渊,Lilium的经历,能给国内企业,带来哪些警示?
01
Lilium一词来源于滑翔机之父,奥托·李林塔尔(Otto Lilienthal)。
“李林塔尔希望有一天人们不再使用马车,而是乘飞机去上班。”这和Lilium的创始人Daniel Wiegand的想法不谋而合。
于是,2015年,Daniel联手三位校友创办Lilium,彼时,低空飞行器的概念还未普及。
在Daniel的设想中,Lilium Jet将被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像打车一样乘坐飞机出行。
Lilium Jet速度更快、耗能更少、避免拥堵,还可以降低基础设施成本,或将成为21世纪的终极交通工具。
凭借着这一概念原型,Lilium一成立就拿到了Freigeist Capital的种子轮融资,还获得欧洲航天局的支持。
第二年,公司就完成了1000万欧元的A轮融资。也是在这一年,Uber提出Uber Elevate空中出租车计划,直接引发欧美eVTOL飞行汽车热潮,Lilium也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公司。
2017年,,Lilium进行了其双座原型机的首次试飞,并完成了9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LGT等等。
2019年,Lilium宣布生产出其五座原型机Lilium Jet,并展开测试,完成了首飞。
在公司公布的细节中,Lilium jet拥有36台纯电力驱动风扇发动机,可执行转动,在垂直起降时发动机向下,在高速平飞时发动机水平,提供向前的推力。
实际上,仔细研究就能发现这个系统,实则难以承受公司所说的超长续航和超大马力,现实是,Lilium的试飞测试从未超过三分钟。
不过这并不妨碍Lilium继续顺风顺水地融资、上市。
2020年3月,Lilium宣布获得由腾讯领投的2.4亿美元的融资,随后,公司又从特斯拉股东Baillie Gifford筹集到3500万美元,估值达到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
这一年,Lilium定下目标,从2025年开始,要让乘客能使用Lilium jet进行地区旅行。投资者对于Lilium的故事深信不疑。
2021年9月,Lilium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新公司估值达到了33亿美元。
Lilium也成为了继亿航和Joby后,第三家在美上市的电动航空企业。
此后,Lilium仍旧融资不断,也离商业落地越来越近。今年4月,Lilium甚至在深圳建立了亚太地区总部。
但一路烈火烹油般的发展之下,Lilium的问题已经开始出现。
今年,Lilium子公司原本打算筹集1亿欧元的可转换贷款,德国国有开发银行复兴信贷银行也愿意提供,结果政府拒绝为其担保。
后来,Lilium又试着向德国联邦政府寻求援助,筹集5000万欧元,但又遭到议员反对。
公司创始人甚至表示,如果重来一次,不会在德国创业。
尽管失去政府支持无疑是Lilium子公司破产的直接原因之一,但仔细深究就会发现,Lilium的故事本身,就不够坚挺。
自2015年成立以来,Lilium已经累计亏损超过14亿欧元。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Lilium的营业亏损还在进一步扩大,从去年同期的1.28亿欧元增至1.86亿欧元。
实际上,Lilium的技术路线和现有的技术完全相悖,未被任何传统飞机采用或者验证过,存在巨大的安全、适航风险。2020年,公司的一架原型机甚至在维修时起火。
因此,尽管Lilium获得了来自沙特阿拉伯等地的订单,单架飞机售价约900万美元,但还没真正商业落地、获得实际收入,显然难以长期维系公司运营。
可以说,Lilium能够坚持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奇迹。尽管目前面临的只是子公司破产,但是此次子公司破产可能会导致公司从纳斯达克退市,或被暂停交易。
整个公司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
02
今年,低空赛道一边迎来大爆发,但一边也在迎来大洗牌。
曾被沃尔沃、莲花、英特尔和奔驰争相投资的德国eVTOL独角兽公司Volocopter,此前也因为类似的情况,在贷款被德国联邦政府拒绝之后,濒临破产。
在国内,低空经济却正欣欣向荣。
2021年2月,“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再到今年,“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随后,各地政府纷纷跟上,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近30个省(市、自治区)在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低空经济,十几个地区发起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规模从10亿元到200亿元不等。
也是因此,国内低空赛道一时间挤满了等待投资的公司,和持币观望的投资人。
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低空领域内融资事件超过60起,其中eVTOL领域不乏亿元级以上融资。
最为火热的沃兰特航空在半年内就完成五轮亿元融资交割,成为今年国内获得融资轮次最多的eVTOL企业。
其他公司背后,也站满投资人,政府基金、市场化资本、海外投资机构、产业链上市公司,主打一个不缺钱。
不缺政府支持,也不缺钱,国内的企业是否会走上Lilium的老路呢?
事实上,目前国产eVTOL整机企业进展相当不错。
亿航智能的EH216-S已经成为全球首个获得适航“三大通行证”的载人无人驾驶eVTOL机型,量产落地环节上明显领先。
峰飞航空eVTOL、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以及来自沃兰特、时的科技、沃飞长空、御风未来等公司的eVTOL都已经在申请相关证件,估计2026年TC证颁布将会密集落地。
而放眼全球,统计数据显示,到2030全球投入商业运营的eVTOL数量将达5千架,2050年达16万架。到那时,城市空中交通(UAM)可触达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9万亿美元,中国市场为2.1万亿美元。
尽管低空经济并不是一个可以快速看到收益、急于求成的行业,但是显而易见,不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在期望着新能源汽车的故事在低空领域能够重演。(全文完)
本文来自新知号自媒体,不代表商业新知观点和立场。 若有侵权嫌疑,请联系商业新知平台管理员。 联系方式:system@shangyexin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