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除了新冠病毒,人类100年来还经历过什么传染病?

作者:医业观察 2024/12/26 19:44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医业观察的第2364-2期文章


来源:老纳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与传染病的斗争史。


除了2019年的新冠病毒(SARS-CoV-2),人类100年来还经历过什么样的传染病呢?









1918年 蓝死病(The bule death),又称“西班牙大流感”


病原体:RNA病毒H1N1

特征:潜伏期1-7天,多为1-3天。初期症状类似于普通大叶性肺炎,高热、痰中带血,中期症状支气管炎症,脉搏加快,淡黄色浓痰,晚期症状紫绀,因为患者呼吸困难,肺部无法将氧气有效的转移到血液,特征表现为面部、口唇和耳朵变成暗蓝紫色(在氧气充足时,动脉血是红色的)

天然宿主:鸟类

传播途径:鸟类禽流感突变传染人,再由人直接人际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电话机或其它平面上,再透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来传播。 

死亡人数:5000万人,全球人口3%


备注:最初发生在美国,跟随美国一战士兵流动到西班牙,在西班牙大爆发(因为面对这场正在蔓延的疾病,所有国家中只有西班牙没有删减疫情报告),因此叫西班牙大流感



1924年 洛杉矶鼠疫(Plague),又称“黑死病”,肺鼠疫


病原体:耶氏鼠疫杆菌

特征:潜伏期约为1-3天。初期高热和脉搏加速,颈部淋巴结肿块,中期肺水肿和继发感染,晚期全肺坏死性肺炎和剧烈咳嗦,咳血或咯血。除非在出现发热症状后的12小时内得到治疗,否则往往都会致命。

天然宿主:野生啮齿动物,如旱獭、地松鼠和老鼠,本次是地松鼠。


传播途径:啮齿动物的跳蚤被鼠疫杆菌感染,并咬了其他动物后,鼠疫杆菌就会在啮齿动物中传播。本次鼠疫是由地松鼠的寄生蚤传染人,再由人直接人际传播,传播途径包括吸入含有耶氏鼠疫杆菌的空气,或接触鼠疫患者的血液。悬浮在飞沫或痰液中的鼠疫杆菌可以波及方圆12英寸的区域,在寒冷或潮湿环境中,鼠疫杆菌能黏附在水滴上,在空气中悬浮数分钟到数小时。它还能够在硬质表面(如玻璃和钢铁)存活长达3天。在土壤和其他有机物质中,它的存活时间更长。

死亡人数:不详



1930年 鹦鹉热(Parrot Fever)


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

特征:潜伏期1-2周,长者可至45天。初期体温在3-4天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升高,但多为急性起病,高热、寒战,伴相对缓脉。中期5-6天后,会出现头痛、失眠和刺激性咳嗽,还会感觉筋疲力尽。晚期病人出现谵妄,继而陷入半昏迷状态,死亡往往紧随其后。

天然宿主:鸟类,包括鹦鹉、长尾鹦鹉、相思鸟、金丝雀、鸽子、海鸥及其它鸟类,鸭等家禽也可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鸟类粪便干燥化为粉末,这些粒子会混入空气,变成感染性气溶胶,混于尘埃中的衣原体或感染性气溶胶可经由呼吸道引起吸入性感染;而接触带菌鸟及其污染的分泌、排泄物等,则可经有破损皮肤或黏膜以及消化道等多种途径获得感染。再由人直接人际传播,患者痰中可长期带衣原体,亦可造成他人被感染。

死亡人数:不详



1957年 亚洲流感(Asian Flu)


病原体:RNA病毒H2N2

特征:突然发热、寒战、头痛、肌痛、流鼻涕、喉咙痛和咳嗽为特征,而后引起呼吸道感染类症状,例如咽喉炎症、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或肺炎等。胃肠不适如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并不常见。

天然宿主:鸟类,本次是野鸭。

传播途径:鸟类禽流感突变传染人,再由人直接人际传播。主要为近距离飞沫传播(即流感患者在讲话、咳嗽或打喷嚏的过程中,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被周围人群吸入而引起传播),其次是物理接触传播(即触摸到了带病毒的东西,比如被感染者的嘴、鼻和眼睛,病毒再通过手进入人的口鼻引起传播)

死亡人数:200万人,死亡率在0.5%~1%左右。


备注:1957年2月末在中国的西南部(贵州的部分地区),3月在中国内地广泛传播,4月传到香港,然后迅速波及新加坡、日本。6月出现在美国沿海城市。第二波是1958年初,包括欧洲、北美、前苏联和日本在内许多地区爆发。总体上造成了流行地区40%-50%的人感染,其中25%-30%患者表现临床症状。目前依旧时常流行,是甲型流感的主要流行病毒株。


(1957年,瑞典一个体育馆改为方舱医院。图源:网络)


1968年 香港流感(Hong Kong Flu)


病原体:RNA病毒H3N2

死亡人数:100万人

特征:发热、头痛、全身痛、喉咙痛、咳嗦、乏力、流鼻涕或鼻塞,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气管炎、支气管炎、鼻窦炎和心脏疾病。儿童常见恶心和呕吐。 

天然宿主:鸟类,起源可能是一只同时交叉感染人H2N2病毒株和禽H3Nx病毒株的鸟。

传播途径:同“亚洲流感”,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死亡人数:100万人


备注: 由H2N2流感病毒经过抗原转变而来,1968年上半年,香港开始出现流感第一波,但大多数患者都能发烧后自愈,死亡率极低,因此香港人称之为“闷烧”,并没有引起重视。1968年7月正式分离到该病毒为H3N2亚型,下半年H3N2病毒N2抗原逐渐发生变异,从而导致了难以自愈的香港流感第二波。香港地区约15%的当地居民被感染,8-9月逐渐传入新加坡、泰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同年年底蔓延至北美洲,夺去了超过100万人的生命。此时美国正值越战,病毒从越南回来的士兵身上带回来,导致美国高死亡率和发病率。此后,2009年、2012年、2015年、2017年、2018年连续爆发。全球累计约400万人因此病毒死亡,目前依旧时常流行,是甲型流感的主要流行病毒株。



1976年 军团病,又称 费城杀手(Philly Killer)


病原体:嗜肺军团菌(杆状细菌)

死亡人数:不详

特征:病初感到心悸、肌肉酸痛,伴随轻微头痛,接下来24小时内,出现急剧攀升的高热、寒战、干咳,有时伴有腹痛与胃肠道症状。2到3天,患者高烧38.9度至40度,变成肺炎。

天然宿主:空调冷却水系统

传播途径:没有对冷却塔进行定期维护,被污染的水雾化成包含军团菌的气溶胶,直接被人吸入肺部。

死亡人数:不详


备注:在美国费城被发现,当时美国退伍军人协会,为庆祝美国独立200周年,组织4000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分会的成员,在费城的“贝尔维尤·斯特拉福德酒店”的空调房里开展他们的活动。4天的活动结束后,老兵各自离去,几天后宾夕法尼亚分会的电话开始不断响起,几十名参会者开始陆续死亡。在自然条件下,水温很少能达到细菌繁殖所需的温度(军团菌在22.8度至45度的温度下生长最佳),这使其种群数量保持在了安全水平。但是人工环境下,酒店、医院和其他大型建筑物中安装了大量适合军团菌生长的蓄水设备,如淋浴花洒、热水浴池、旋涡浴缸、饮水器、加湿器、喷雾设备和建筑喷泉等,尤其是空调与冷却水系统中的冷却塔,因为它的热水池是露天敞开的。


图 |贝尔维尤·斯特拉福德酒店


1976年 猪流感


病原体:RNA病毒H1N1

特征:头晕、恶心、无力、发烧、肌肉疼痛

天然宿主:猪

传播途径:猪直接传播人,通常不人传播人

死亡人数:1

备注:

本次猪流感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不是因为流感本身造成的损失,而是因为接种疫苗而引发的一系列人祸。


1976年1月第一名感染猪流感的士兵去世,约300名新兵住院或在营区隔离。1976年2月病毒学家称发现了5列猪流感病人,接着48小时后,疾控中心的科学家们证实发现了猪流感。1976年4月中旬美国国会通过了1.35亿美元预算开发猪流感疫苗。1976年10月1日猪流感疫苗第一次用在人身上,1976年11月11日共计生产了1.96亿支疫苗。负责生产疫苗的制药厂家称,要研发出合格的疫苗需要几年时间的试验和临床试用,让厂家研制和分发一种未经试验的药品实在是勉为其难。他们直接告诉福特:对于如此匆匆忙忙生产的疫苗,保险公司在万一出事时不会支付赔偿。除非政府对疫苗的各种可能效果承担责任,否则,制药厂家将不可能在1.35亿美元的计划中给予合作。随即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正式免除了制药厂家对猪流感疫苗的责任,将一切法律责任都牢牢放在美国纳税人的肩上。


第一批接种了疫苗的人,完成注射仅十天后,有三位接受了疫苗接种的人却突然死了。截止10月14日死亡的人数徒增到了十几人,这些人的死因全部是一种罕见的神经性紊乱疾病名为桂兰-巴尔综合征,这是由于猪流感疫苗副作用而引发的。由于疫苗接种而死亡的人数在不断攀升,美国疾控中心被迫宣布停止了这项疫苗接种运动,最终还是有总计4300万,约四分之一的美国人,接种了这种疫苗。


事后接种疫苗的美国人据说没有一个人染上H1N1病毒,然而美国政府却为处理这一项疫苗接种的后遗症,而又额外多支出约1亿美元用于猪流感疫苗索赔。最终,这场猪流感没有造成大规模传播,而这项疫苗接种计划却造成后来500多人发展成桂兰-巴尔综合症,其中58人病发身亡。


其实因为猪流感而死的人就1人,而因疫苗而死的就有58人,这给美国民众一种“因疫苗而死的人比猪流感死的人还多”的感觉。这场“火急火燎”的疫苗接种计划,显然是美国福特总统为了在11月份大选中获得连任的“政治作秀”罢了,但福特总统本人也没有想到的是,他“好心办了坏事”。这数十人的死亡成为了他连任竞选中的致命伤,导致他在当年11月的竞选中惨遭失败。


1980年10月,美国政府销毁了剩余价值4900万美金的劣质疫苗。


福特总统在接种疫苗


1977年 俄罗斯流感,又称“红色流感”


病原体:RNA病毒H1N1

特征:轻度至中度的流感样症状,比如头痛、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等,持续时间一般不长,一般在4天之内。

天然宿主:鸟类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死亡人数:70万人


备注: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在苏联出现,之所以得名是因为1977年11月份前苏联远东地区发生了数起H1N1流感爆发疫情,并迅速蔓延至前苏联全境乃至欧洲、中国香港等,影响深远。1978年1月,“俄罗斯流感”开始在美国在校学生及征募的新兵中爆发流行。至1978年冬,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出现感染流行。此次“俄罗斯流感”大大不同于以往历次流感。引发此次流感流行的致病病毒为1950年流行的H1N1病毒株的变异体。因此,在该病毒株流行期生活过的人,即出生于1957年前的人,对于1977-1978年再次出现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病毒株感染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所以,绝大多数有关1977-1978年流感流行的报告均指出,尽管此次流行为典型的爆发流行,但成年人均为轻微感染,而在校青少年发病率很高。因此此次流感爆发主要侵袭25岁以下青少年,该年龄组人群的罹患率可达96%。

1981年 艾滋病(AIDS)


病原体:逆转录病毒HIV

特征:获得性免疫缺陷,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而出现多种感染,例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天然宿主:黑猩猩


传播途径:最早由非洲的黑猩猩传染给非洲人,再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在人之间传播,后由海地移民带入美国,在美国于1981年发现。 


死亡人数:年均60-110万人,死亡人数在2006年达到峰值195万,下降到2017年95万,2021年65万。


备注:HIV-1和HIV-2的起源都是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能导致猴类艾滋病)演变而来,它们分别寄生于原生在中非和西非的黑猩猩和白枕白眉候身上。人类在客麦隆、加蓬和刚果热带雨林中猿猴的狩猎过程中被割伤或咬伤,或者当动物被屠杀后端上餐桌时,它们身上的病毒很容易传染给人。1920年-1930年非洲修筑铁路导致招募大量男性,男女比例失衡,助长自由女性的事业发展,HIV通过性传播迅速扩散。非洲各地的诊所会重复使用消毒不充分的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共用针头和注射器,使得HIV的传播效率比通过性传播提高10倍。1960年私人采血公司“加勒比血”在加勒比采血时未做消毒,提取的凝血因子被美国血友病患者广泛使用,而后许多人死于艾滋病。1976年美国纽约就有同性恋患者感染,同性恋社群中的大量性伴侣,并有肛交等行为,触发了病毒的指数级扩增和传播。


2002年 非典型性肺炎(SARS)


病原体:RNA冠状病毒(SARS病毒)

特征:SARS的潜伏期约2~14天,中位数7天。起病急,以高热为首发症状,70%~80%体温在38.5℃以上,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乏力,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少痰或干咳,也可伴有血丝痰。重症病例发生呼吸衰竭、ARDS、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也有SARS病例并发脑炎的症状和体征。

天然宿主:贮存宿主蝙蝠(中华菊头蝠),中间宿主果子狸

传播途径:中华菊头蝠传染果子狸,果子狸传染人类,在人类之间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死亡人数: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公布的统计数字,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列,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备注:该病最早于2022年11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爆发,2003年1月广东省中山市同时出现多起医护人员受到感染的病例,而后春运的大量人口流动导致了疫情的扩散,比疫情扩散更快的是谣言和恐慌,全国多处地方开始哄抢醋、板蓝根。2003年3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该病命名为SARS,随后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严重呼吸系统困难症(SARS)”的报道,从东南亚传播到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陆续出现了多起非典型肺炎案例。2003年7月13日,全球非典患者人数、疑似病例人数均不再增长,本次非典过程基本结束,累计患病8422例,死亡919例,病死率10.9%。



2012年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病原体:RNA冠状病毒(MERS-CoV病毒)

特征:发热伴寒战、咳嗽、气短、肌肉酸痛。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表现也较为常见。 

天然宿主:中间宿主单峰骆驼,储存宿主可能是蝙蝠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死亡人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截止到2019年11月,全球27个国家中,MERS患者人数为2494人,其中共造成858人死亡,死亡率超30%。


备注:2012年9月,中东呼吸综合征首次在沙特阿拉伯被发现,它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一位饲养了9头骆驼的沙特男子,发现自己的4头骆驼生病流鼻水,该男子随即给生病骆驼鼻子抹药,继而被感染,并于七天后被确诊为MERS。而研究者从生病骆驼身上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与感染者身上的病毒基因序列几乎完全一致。这些证据令科学家们相信,感染该男子的病毒是因为其照顾骆驼而从骆驼传染到人身上的,之后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MERS-CoV是一种呼吸道病毒,可导致严重疾病,迄今约35%的患者已死亡。中东呼吸综合征是人畜共患病,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单峰骆驼而感染。



2013年 埃博拉(EBOLA)


病原体:丝状病毒EBoV,单股负链RNA病毒

特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天然宿主:蝙蝠(犬吻蝠等)

传播途径:最早由蝙蝠传给人类,在人类之间通过体液、血液传播。 

死亡人数: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截止2015年6月总计已感染病例26593例,死亡11005人。


备注:在1976-1979年,1994-1996年,2000-2008年,2011年都有爆发,致死率普遍超过50%,个别地区甚至高达90%,是人类历史上致死率最高的病毒。埃博拉病毒的恐怖还在于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与它的兄弟,同为丝状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类似,感染者最初会表现出高烧、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出现酸痛的现象。随后,患者就会出现呕吐、腹泻、内出血等症状。到了后期,患者就会迎来最恐怖的症状,那就是七窍流血,甚至还会把体内坏死的组织呕吐出来,惨不忍睹。更夸张的是,患者身上任何有孔的地方,都有可能渗出血液来,甚至皮肤上可能会裂开一道疤痕让血液流出来。最终,因为广泛的内出血,患者的死亡也就在所难免了。2013年12月起的埃博拉疫情,是由几内亚东南部农村梅连度,一群孩子捕食安哥拉犬吻蝠后,病毒传染到人身上引起,最后导致2014年全球的大爆发。



参考文献:

[1] [英国]马克·霍尼斯鲍姆(Mark Honigsbaum) 著;  谷晓阳, 李曈 译. 《人类大瘟疫》[M].  上海:中信出版社, 2020.

[2] 刘滴川. 《大瘟疫:病毒、毁灭和帝国的抗争》[M].  北京:天地出版社, 2019.

[3] 徐焰. 《战争与瘟疫》[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


---The End---


本文来自新知号自媒体,不代表商业新知观点和立场。
若有侵权嫌疑,请联系商业新知平台管理员。
联系方式:system@shangyexin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