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正式通过

作者:新技术法学 2024/12/29 08:56

纽约时间2024年12月24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是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20多年来联合国以犯罪为主题的第一部国际法律文书,也是历史上首部具备普遍法律约束力的打击网络犯罪的全球性国际公约。该公约旨在协调各国在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方面的努力,并加强国际合作,应对网络犯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挑战。
《公约》包含总则(第1-6条)、刑事定罪(第7-21条)、管辖权(第22条)、程序措施和执法(第23-34条)、国际合作(第35-52条)、预防措施(第53条)、技术援助和信息交流(第54、55条)、实施机制(第57、58条)和最后条款(第59-68条)等9个部分。其中,“刑事定罪”“程序措施和执法”以及“国际合作”是三个核心部分。

刑事定罪部分涵盖针对网络信息系统、数据等实施的典型网络犯罪,同时,也关注传统犯罪网络化的问题。其中,前者主要涉及非法访问、非法拦截、干扰电子数据、干扰信息和通信技术系统、滥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及与网络信息技术相关的造假行为;后者则着重关注儿童性犯罪、与网络信息技术相关的盗窃或诈骗、未经同意传播私密图像等。此外,针对网络犯罪链条化的特征,《公约》也将洗钱行为纳入规制范围。
程序措施和执法部分旨在丰富各国打击网络犯罪的程序性工具。相关措施的适用范围并不限于实体法部分涉及的行为,还可以拓展至任何涉及收集电子证据的犯罪,但其适用需要建立在正当程序的基础之上。针对涉案数据,《公约》采用了注册人信息、流量数据和内容数据的分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比例原则设置快速保全、披露、调取、搜查、扣押、实时收集、监听等措施。

国际合作部分旨在调和各国打击网络犯罪的实践做法。在基本原则上,《公约》,一方面,弱化了双重犯罪原则的要求和认定门槛,另一方面,强调国际合作中的个人数据保护。除传统的刑事司法协助以外,《公约》也可构成缔约国开展犯罪追诉国际合作的法律依据,并要求缔约国指定 24/7 的全天候联络点,从而为确立的犯罪追诉活动提供即时帮助。合作事项主要包括引渡、移管被判刑人、移交刑事诉讼、侦查取证、财产追回和没收等。

根据公约内容,缔约国将通过加强立法、信息共享和执法合作等方式,共同应对全球化的网络犯罪,保护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利益。此外,公约强调了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并倡导各国与其他利益相关方开展广泛合作。该公约还明确了具体的实施机制,包括成员国之间的引渡条款、司法协助和技术支持,以更有效地追踪和打击网络犯罪行为。


《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将于2025年在河内举行的签署仪式上开放签署,并将在第40个签署国完成批准程序后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应对网络犯罪方面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为全球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奠定了法律基础。


决议与公约原文下载(中英双语):
数字正义研究中心长期关注公约的进展,通过研讨会等形式围绕公约谈判开展主题研讨,凝聚共识并形成以下成果,为公约谈判提供智识支持。同时,相关工作还多次获得外交部致函感谢。

本文来自新知号自媒体,不代表商业新知观点和立场。
若有侵权嫌疑,请联系商业新知平台管理员。
联系方式:system@shangyexinzhi.com